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杭州10月6日电 随着歌曲《问风》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中国组合张颢/朱思怡以零罚分的成绩夺得杭州亚运会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冠军,为自由式轮滑在本届亚运会拿下首金。他们是亚运会上的“新人”,如同混合双人花式绕桩这个项目,虽都是首次亮相亚运舞台,但青春的力量足以赢得喝彩。而走下亚运赛场,他们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

  

  张颢/朱思怡在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比赛中。杭州亚组委供图

  “磨出来的默契”

  张颢和朱思怡比赛时的默契配合,很难想象他们组队仅一年。杭州亚运会前,张颢就已有过耀眼战绩:11岁获得世界轮滑锦标赛花式绕桩项目冠军,15岁在意大利世界轮滑锦标赛斩获3金……尽管如此,在张颢看来,17岁的朱思怡也有她的“过人之处”。“我可能有一些大赛经验,不过她这两年技术动作突破很快,已经走到女子组的顶尖了。”

  默契的养成源自不断的磨合。由于男子轮滑的速度比女子更快,朱思怡为了跟上张颢的节奏费了不少心思和努力。张颢也会在训练中细心观察,对朱思怡适应不了的动作及时调整。“我们彼此都会为对方考虑,大家取长补短。”张颢说,能有如今的默契,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着曲目的选定,他们需要将技巧与音乐完美融合,保证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动作的同步。张颢坦言,一开始连完整的一遍音乐都跟不下来,越是抠细节问题也就越多。好在他们彼此鼓励,“朱思怡肯吃苦,我们就把动作分成小段,逐一攻破。”就这样在不断磨合下,二人在亚运赛场上用充满韵律之美和运动张力的表演,让这枚金牌实至名归。

  “轮滑教会我们坚持”

  像很多练习体育的孩子一样,张颢和朱思怡接触轮滑是从兴趣开始,“父母希望我可以练一个运动强身健体。”起初张颢学习基础动作很快,乐在其中,不过到了难度动作时,他就打起了“退堂鼓”。适应单轮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好在有父母和教练的鼓励,最终成功越过了“分水岭”,对轮滑也从最初的喜欢走到了如今的热爱。“我爱上了迎难而上的感觉,对轮滑的感情更深了,再难的点都可以克服。”

  “练习轮滑是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在朱思怡不太多的表达中,说这句话的时候最为肯定。练习轮滑让她懂得坚持总会有所收获,也是因为这份坚持,面对任何困难都多了几分勇气。首次参加国际大赛就能有如此表现,她腼腆地笑着说很开心,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技术难点等着她去突破,她的话里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它的美”

  从广州亚运会的崭露头角,到雅加达亚运会的梅开二度,再到杭州亚运会的“扩军”返场,轮滑运动这股青春之风为亚运会带来了无限活力。而张颢和朱思怡夺金的双人花式绕桩更是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精妙的技巧动作随音乐的起伏而不断变换,让竞技体育拥有了更强的观赏性。

  “这枚金牌对我们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这项运动的美。”亚运会的这枚金牌,无疑给张颢和朱思怡这对年轻搭档树立了信心,但他们更看重鲜花掌声之外的价值。张颢希望轮滑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登上奥运会的舞台。而他现在不仅是运动员,更是一名轮滑教练,他说自己未来将一直从事轮滑事业,让轮滑的圈子越来越大。

  滑板、轮滑、霹雳舞……本届亚运会给了新兴运动得以展示的机会,也彰显了亚洲文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张颢和朱思怡比赛当天,现场几乎坐满了观众,还有不少父母带着小朋友来观赛,稚嫩的加油声清脆而响亮。或许,他们期待的未来就在不远处,静候更澎湃的青春力量,绽放出一个又一个绚烂梦想。(“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杨青青)

  责任编辑:李思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