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上午好!

  受协会主席委托,下面我代表中国轮滑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国轮滑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伟大的时代将激励全体轮滑人更加坚定自信,为了轮滑事业不断发展努力奋斗,忘我奉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要求,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继承发展,不断提高协会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我国轮滑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次会议是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中国轮滑协会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已画上句号,第六届委员会的工作即将开始,会议在今天召开,及时而重要,我们不仅要完成协会新老班子的更替,也要在轮滑运动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研究项目的未来发展。当前,滑板入奥,这标志着世界轮滑运动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周期;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等轮滑小项进入青奥会、世界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说明轮滑在体育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世界轮滑全项目开展带动了我国全项目轮滑的发展,为轮滑工作创建了新的舞台;“轮转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及备战2022冬奥选材拓展了轮滑人才上升空间,这些都将为我国轮滑快速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各位代表,轮滑运动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全体轮滑工作者要紧紧抓住机遇,趁势而为,借势发力,同心同德,做大做强轮滑事业。

  一、过去八年的工作

  中国轮滑协会第五届委员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引领下,严格执行国家的体育路线、方针、政策,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各省市、各行业的轮滑组织和社会有志人士的力量,按照主席提出的抓好“一个章子、一个盘子、一个样子、一条路子”这四个一的工作要求,工作中“以加快项目发展为主题、以强化基础建设为主线、以强化合作共赢为主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项目的普及度和参与度日益提高;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协会的组织网路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标准化场地建设不断增多;轮滑赛事体系初步建立;轮滑进校园和“一体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轮滑项目成为越来越多,重大的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我国轮滑项目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轮滑项目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轮滑项目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滑板继首次亮相东京奥运后,又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首设轮滑项目。再过八个月,轮滑项目带着16枚金牌将强势登场2022年杭州亚运会。速度轮滑自2014年南京青奥会成为展演项目后,2018年阿根廷青奥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轮滑项目也是世界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滑板入奥,轮滑成为多个综合性国际和洲际赛事的比赛项目,为轮滑运动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轮滑人的舞台更加宽广高大,项目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2、我国轮滑项目发展倍受重视

  滑板入奥标志着中国轮滑协会成为奥运项目协会,承担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两大任务,轮滑项目的发展得到国家和省市的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协会第五届委员会的努力下,轮滑项目已被列入我国全运会、冬运会、青运会等国内综合性运动会。随着备战2022北京冬奥运会的深入推进,借鉴国际优秀冬季项目选手的成长经验,作为冰雪运动的伴生体育项目,轮滑助力冰雪运动、为冰雪运动提供选材基础的功能日益凸显。“轮转冰、冰促轮”“培养轮冰复合型人才”已列入体育工作日程。为了满足大众多样化健身需求,促进冰雪运动的发展,索契冬奥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一美好愿景已经实现,轮滑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夏轮冬冰”“轮冰双修”是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手段。中国轮滑协会将与冰雪项目协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力,为促进我国轮滑、冰雪运动的水平提高,为实现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3、高水平赛事与品牌赛事互相促进

  根据国轮联赛事改革,集合各轮滑单项世锦赛于一体的首届全项目轮滑世锦赛,于2017年9月在南京举办,参赛运动员多达5000人。中国轮滑协会组建代表团,参加速度、花样、自由式、极限、高山速降、滑板、轮滑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获得9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五。

  继成功举办全项目轮滑世锦赛,我们于2018、2019年在浙江丽水举办了两届全国全项目轮滑锦标赛。锦标赛设立11个项目,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派队伍参赛。3000多名参赛者再次刷新全国锦标赛记录。比赛不仅促进我国轮滑全项目全发展,也为优秀选手提供了进入国家集训队为国争光的展示平台。

  北戴河轮滑节、武夷山轮滑节和中国海宁国际速滑公开赛、中国上海自由式轮滑国际公开赛,长期坚持的“两节两赛”是中国轮滑协会主办的传统品牌赛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两节两赛”也不断丰富轮滑活动内容,吸引更多运动员和爱好者参加,扩大赛事的规模和活动的辐射范围。

  4、轮滑全项目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17年南京首届世界全项目轮滑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国际轮滑运动已进入了全项目规范发展阶段。全项目世锦赛开阔了轮滑人的眼界,拓展了轮滑人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推广和提高新兴项目的挑战。中国轮滑协会在主要开展速滑、花样、自由式、轮滑球的基础上,加大新兴项目的推广和培训力度,邀请国际专家开展培训教学,激励和吸引民间选手加入国家发展项目的行列中,通过多方发力,中国轮滑协会于2018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举办首届全项目轮滑全国锦标赛,并推出系列轮滑嘉年华,为新兴项目选手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促进新兴轮滑项目在我国的发展。

  5、竞技成绩取得新突破

  2020东京奥运会,我国滑板选手曾文蕙获得女子街式第六名,创造了历史。轮转冰跨界选手郭丹参加2018平昌冬奥会获得女子集体出发决赛第十名、并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轮滑男子运动员张振海突破历史、自由式轮滑虞骏颜破速度过桩世界记录。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全项目参加世锦赛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举办全项目全国锦标赛的国家。

  (二)轮滑协会建设取得成效

  1、协会的组织建设日渐加强

  随着项目的国际国内地位提升,协会高度重视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

  轮滑特别是滑板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更多关注和投入,标准化的滑板场地建设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标准化滑板场地和滑板公园152个,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高水平滑板队伍不断涌现,我国的国家滑板集训队水平日益提升,通过跨界跨项选材,狠抓体能、恶补短板的艰苦训练,通过借助国际高水平教练指导和大赛历练,短时间内我国优秀滑板选手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随着奥运备战工作推进,我国滑板项目技术水平提升日新月异。

  自2014年起开展的“轮滑神州”校园行活动,培育轮滑运动示范学校超过100所,从青少年抓起,以点带面,促进轮滑运动普及。

  中国轮滑协会联合上海、海宁等地轮滑协会组成技术小分队赴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深入乡村、走到边疆,把轮滑技术和器材送上门,丰富边远地区的体育活动,体现轮滑人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情怀。

  2、项目开展范围扩大,培训和赛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017年以来,双排轮滑球、轮滑阻拦、高山速降、回转、等新兴项目在我国逐步开展。此前多为民间自发开展的小众项目,项目基础薄弱,表现在国内缺乏场地设施,没有系统的培训和规范的赛事,缺少高水平的运动员。为了迎头赶上,配合做好推广普及工作,协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基础建设工作:(1)翻译国际规则,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国内规则。(2)开展专项培训,建立裁判员、教练员队伍。分别在浙江海宁、河北承德举办轮滑阻拦、双排轮滑球、轮滑回转、高山速降专项培训班。邀请国际讲师来华授课。(3)以赛代练,推广项目。在全国轮滑锦标赛、全国中学生轮滑锦标赛、全国小学生轮滑训练营、武夷山轮滑节中加入了新兴项目。专门组织开展三期中国轮滑速降嘉年华综合赛事。

  3、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提高协会服务水平

  2017年全面完善网上管理平台,实现运动员注册、参赛一条龙服务,极大的简化了办理手续。充分发挥协会公众号的宣传作用,目前协会公众号关注人数37969人,累计发文792篇,阅读量120万人次,充分宣传了协会赛事、活动,起到了扩大协会社会影响力的积极作用。

  4、业务人才培训工作取得突破

  针对社会对轮滑教练员需求的增长,中国轮滑协会除面向全国举办常规性培训活动外,还与中学生体协合作共同开展中小学生轮滑教师培训,一方面促进俱乐部教练进学校,一方面培养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成为专业的轮滑教练,有力促进了轮滑运动走进校园。

  5、发展轮滑产业

  轮滑产业取得迅猛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服务培训为基础,以竞赛表演为引领,以器材制销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八年来,中国轮滑产业已经翻了三番,每年超过150亿元。一批有竞争力的国产轮滑器材品牌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推动轮滑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轮滑培训成为轮滑产业增长中最耀眼的一个部分。

  二、存在的不足

  (一)调研不够深入,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发展规划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二)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需增进,对业界的激励政策要加大,要更好地服务省市协会、企业、行业从业者,通过服务增强协会的领导力。

  (三)人才队伍匮乏,虽然协会一直加大对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但是,高质量的裁判员队伍、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还很欠缺,人才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要求。

  (四)赛事的标准化建设不够,吸引商业赞助的品牌赛事还需加大培育和开发。

  三、未来发展建议

  (一)规章制度建设

  出台轮滑项目发展规划;修订专业运动员等级制度、制定业余运动员等级制度;修订教练员管理办法和技术等级制度、裁判员管理办法和技术等级制度;修订、出台全项目竞赛规则;出台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选拔和管理办法;出台协会管理者工作指南;出台轮滑解说员和主持人培训指南;修订轮滑协会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完善财务、人事、党建制度。

  (二)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网络建设:建成以省、市、县三级轮滑协会为主干、以俱乐部为羽翼的组织网络体系,目标是实现协会组织全地域全覆盖、俱乐部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培训和赛事体系建设

  尽快建立完善培训体系。目前轮滑项目中的滑板、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花样轮滑、单排轮滑球、轮滑阻拦共6个分项列入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未来协会还将推出业余等级运动员培训和考核体系。

  打造以全项目锦标赛为龙头、公开系列赛和联赛为两翼、多形式赛事为必要补充的竞赛体系,发挥好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的引领作用,提高轮滑项目的竞技水平。

  (四)重视青少年与校园轮滑发展

  立足发展青少年轮滑运动,全力办好全国青少年轮滑联赛、轮滑夏令营、轮滑西部公益行,与学生体协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轮滑锦标赛、小学生轮滑训练营、中小学生轮滑教师培训。通过对轮滑教练员的培训,为轮滑课程进校园提供思路与方向,为轮滑校园推广培养教师力量,全方位推动推广青少年轮滑运动。

  (五)强化省级轮滑协会的作用

  全国轮滑锦标赛首次建立省市代表团制度,引起各省市对轮滑项目发展的重视。随着全运会、青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引领,组建轮滑(滑板)队,培养跨界选材运动员,是各省市都要面临的任务。代表团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各省市进一步了解轮滑人才储备情况,提升基层轮滑运动水平。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提高项目竞技水平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计划,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国家队运动员选拔制度;进一步加强国家队的管理;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和国际交流,做好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工作。

  (七)培育轮滑产业,促进市场开发

  引导有实力的轮滑企业向管理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轮滑培训、轮滑赛事、轮滑运动器材、轮滑用品企业的发展。鼓励轮滑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科技价值,推动智能运动装备、智慧化硬件系统等研发和运用,提升轮滑俱乐部场馆智能化运作水平,推动智能化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在教培行业的普及。中国轮滑协会已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共同进行滑板器材、轮滑器材团体标准的制定,规范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各位代表,过去八年的成绩得益于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个会员单位、各级轮滑组织、以及广大轮滑爱好者的全力配合。在此,我代表中国轮滑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也祝愿中国轮滑协会在新一届领导机构的带领下,站在新的起点整装出发,推进协会改革,推动轮滑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轮滑运动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